抗联第一军是东北抗日联军中的主力之一,直接由杨靖宇将军领导。这个队伍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,顽强抗战了十多年,经历了上千次战斗,成功消灭了敌军数万。这样的成绩背后我要配资网股票,除了抗联士兵英勇不怕牺牲,还得益于杨靖宇将军灵活、机智的战术。他善于在极端的劣势下寻找突破口,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战斗奇迹。
辽宁桓仁县的赵明山老人在回忆时提到,杨司令总能在关键时刻想出过人之计,他的智慧令人钦佩。赵明山是和乡亲赵文喜一同参加抗联的,日军侵占东北后,赵文喜带着几位乡亲投奔了抗联,最终加入了第一军。赵文喜和队员们被编入1师桓兴自卫队,赵文喜也成为了大队长。他的上司程斌是1师的师长。
1936年12月,1师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:消灭桓仁县榆树乡的日伪警察署署长孙海臣。孙海臣曾是当地的恶霸,欺压百姓,投降日本后成为伪警察署长,带领一群武装人员在当地为非作歹。由于他与日军关系密切,村民们对他恨之入骨,却又无力反抗。
警察署的建筑被他修得非常坚固,有炮楼和高墙,成为了日伪势力的重要据点。为了避免正面攻坚的巨大损失,程斌带领队员们展开了周边侦查,准备寻找突破口。但孙海臣警觉性高,采取了严密的防守措施。程斌一度陷入困境,直到杨靖宇将军亲自到来。
展开剩余66%杨靖宇听取了情况后,制定了一个巧妙的计划。他决定乔装打扮,诱敌出击。方案是让赵文喜带领桓兴自卫队装扮成“胡子”,而1师的精锐部队则扮成日伪军,假装抓获这些“胡子”并带到警察署检阅。这样一来,孙海臣就会放松警惕,走出警察署,正中圈套。
计划执行得如火如荼,赵文喜带领自卫队战士们开始乔装打扮,1师的侦察兵在夜间将警察署的通信线路切断。第二天,李敏和一名战士装扮成日军,前往警察署通知孙海臣。果然,孙海臣开始有些怀疑,但看到一群“日军”追着“胡子”跑后,终于放下戒心,决定出面迎接。
1936年12月10日,榆树乡的枪声突然响起,警察署周围的村民纷纷躲避。孙海臣站在高处,看着一队“日军”回到警察署,带着捆绑的“胡子”,完全相信了这是真正的日伪军。于是,他带领手下站在警察署门前迎接。
然而,他万万没想到,眼前的“日军”实际上都是抗联的战士。丁三假扮日军军官,他曾在年轻时接触过日本人,能说流利日语。孙海臣急忙上前恭敬迎接,但丁三和李敏都压抑着内心的怒火,冷静处理了这一切。最终,他们一举缴获了孙海臣及其手下的武器,还向伪警察们发出警告,让他们选择站队。
通过这一场伪装与巧妙设伏,抗联成功夺取了原本固若金汤的警察署,缴获了40多支武器,几乎没有遭受任何损失。这个巧妙的作战方式,是杨靖宇的三大绝招之一,而这种战术正是抗联的典型特征。
此外,杨靖宇还以埋伏和长途奔袭著称,1937年7月,他指挥抗联战士们成功伏击了三辆日军运送物资的车队,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,尤其是轻机枪,极大增强了抗联的战斗力。
这些战斗方式展示了抗联灵活、机动的游击战术,能够不断消耗和牵制敌人,同时激励了百姓的信心,让大家看到抗日力量没有放弃,胜利终将到来。这也正是东北抗联十四年艰苦抗战的意义所在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